作者: ChainEpic

  • Bitwise增持超500枚BTC后持仓市值已重返20亿美元上方

    Bitwise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3日,其现货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BITB持有33,459.61枚BTC,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39.66枚比特币,其持仓市值也随着本次增持重返20亿美元关口上方,当前触及2,067,172,924.23美元。此外,当前BITB流通份额增加达到61,380,000份,每份持仓份额为0.000545 BTC。

  • 破产加密借贷机构Cred三名前高管面临电信欺诈和洗钱指控

    现已破产的加密货币借贷机构 Cred 的三名前高管被控涉嫌在 2020 年 11 月宣布破产之前参与电信欺诈和洗钱活动。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在 5 月 3 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起诉表明了我们保护市场不受欺诈者侵害、保护投资者安全的决心。”前首席执行官 Daniel Schatt 和首席财务官 Joseph Podulka 面临 13 项电信欺诈和洗钱指控,前首席运营官 James Alexander 被控 4 项罪名。美国国税局负责刑事调查的代理特工 Mark Mosley 表示:“这突显了一个掠夺性的、欺骗性的计划,涉及骗取潜在受害者数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检察官指控,这三名高管在 Cred 的贷款和投资行为方面误导了客户。Cred 声称只从事“抵押或担保贷款”,Cred 的加密货币投资是“对冲的”,并且 Cred 对投资保持“全天候方法”以防止波动。然而,检察官称,Cred 从事的贷款业务“既没有抵押,也没有担保”。(Cointelegraph)

  • Upbit冷钱包“Mr.100”5月3日再次买入200枚BTC

    据HODL15Capital监测数据显示,Upbit冷钱包“Mr.100”昨天(5月3日)再次买入比特币,昨天分两笔共买入了200枚BTC。 此前报道,Upbit冷钱包“Mr.100”5月2日买入4000枚BTC。

  • 四月Polygon链上NFT销售额突破5000万美元,创年内第二高记录

    据Cryptoslam数据显示,四月Polygon链上NFT销售额突破5000万美元,达到51,539,690.69美元,创下2024年内第二高单月销售额记录,仅次于今年1月的1.12亿美元销售额。此外,四月Polygon链上NFT交易量大大哦进150万笔,其中独立卖家接近9万个,独立买家超过3.3万个。

  • ETFStore总裁:GBTC流出趋势已经结束

    ETFStore总裁Nate Geraci在X平台上表示,GBTC流出趋势已经结束,收入6,300万美元。

  • DefiLlama贡献者:自进行Bernoulli升级以来,Scroll上ETH转账成本下降逾80%

    DefiLlama 贡献者 Kofi 在 X 平台发文表示,自周一进行 Bernoulli 升级以来,在 Scroll 上进行 ETH 转账的成本下降了 80%以上。 4 月 28 日- ETH 转移的中位数成本为 0.2 美元; 5 月 3 日- ETH 转移的中位数成本为 0.036 美元。

  • 贝莱德IBIT昨日净流入1300万美元

    据HODL15Capital数据,昨日(5月3日)贝莱德IBIT净流入1300万美元。

  • Bitfinex鲸鱼BTC多头头寸近期增长6%,达48615枚BTC

    在过去几天里,Bitfinex鲸鱼BTC多头头寸增长6%,总计达到48,615枚BTC。对2024年Bitfinex鲸鱼活动的分析显示,2月10日,这些鲸鱼持有超过76,000枚BTC,但到3月份的历史高点时,持有量已降至42,000枚BTC。 值得注意的是,Bitfinex鲸鱼预计BTC随后将从峰值约73,500美元下跌至5月1日的56,500美元。自4月13日头寸降至低点以来,Bitfinex鲸鱼投资者一直在稳步增持。在比特币最近两天从56,500美元飙升至62,000美元的情况下,Bitfinex鲸鱼继续增持头寸。 历史趋势表明,Bitfinex鲸鱼活动通常是价格方向的可靠指标。当BTC价格见顶时,鲸鱼多头头寸往往会触底,这些实体会利用市场下跌来增加头寸。而随着价格上涨,鲸鱼投资者会逐渐抛售头寸。

  • 比特币最大ETF首次出现净流入

    根据Farside Investors的数据,比特币ETF中资产最大的Grayscale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首次出现了新资金净流入。周五,该基金净增加了6300万美元。尽管GBTC的费用较高,投资者已从中撤出了数十亿美元,但它仍然是投资比特币的主要选择之一。现在,BlackRock的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正在挑战GBTC,争夺最大比特币ETF的头衔。

  • 昨日EZBC净流入6090万美元

    据HODL15Capital数据,EZBC昨日(5月3日)净流入6090万美元,BITB净流入3350万美元,ARKB净流入2810万美元,HODL净流入870万美元。

  • Arbitrum已通过向Synthetix拨款200万枚ARB的LTIP赠款提案

    Arbitrum已通过向Synthetix拨款200万枚ARB的LTIP赠款提案,用于在Arbitrum上扩大Synthetix V3和Perps V3的规模,并为交易者和质押者提供激励措施。

  • 尼日利亚将禁止P2P加密货币交易

    据当地媒体报道和CryptoSlate消息来源称,尼日利亚国家安全顾问(NSA)已将加密货币交易标记为国家安全威胁,这表明即将对点对点(P2P)加密货币交易进行打击。 Moniepoint首席执行官Tosin Eniolorunda表示,NSA的分类预计将为禁止P2P加密货币交易的新法规铺平道路,预计很快就会发布正式公告。

  • Bounce Brand将于5月13日推出Bounce M&A

    去中心化拍卖平台Bounce Brand在X平台宣布将于5月13日推出Bounce M&A,用户可准备加入将三种代币合并为一种新合成代币的实验。

  • 香港比特币现货ETF上市三天以来已持有4218枚BTC

    据HODL15Capital监测,香港比特币现货ETF上市三天以来已持有4,218枚BTC。

  • 昨日富达FBTC净流入1.026亿美元,Invesco BTCO净流入3320万美元

    据HODL15Capital数据,昨日(5月3日)富达FBTC净流入1.026亿美元,Invesco BTCO净流入3320万美元。

  • 今日加密货币总市值23,246.29亿美元,24小时交易量747.79亿美元

    今日加密货币总市值23,246.29亿美元,过去24小时上涨5.14%;24小时交易量747.79亿美元,其中BTC占有率达53.28%。

  • BTC突破60,000.00美元,现报60,074.33美元

    BTC突破60,000.00美元,现价60,074.33美元。行情波动,Cointime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控制。

  • 区块链的历史

    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最底层技术,它保障了每一位互联网用户可以在没有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初期

    区块链技术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为了确保时间戳文件不被追溯及篡改,当时的两位科学家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推出了一种实用计算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使用区块加密链来储存时间戳文件,并在1992年,梅克尔树(Merkle trees)也被纳入该系统,这种将多个文档归到一个区块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惜的是,该项技术后来无人问津,慢慢被弃用。该专利也在2004年失效,也就是比特币诞生的四年前。

    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 (RPoW)

    2004年,电脑科学家和密码学爱好者Hal Finney(Harold Thomas Finney II)推出了一个名为RPoW的系统,即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

    该系统通过接收一种不可交换或不可替代的,基于Hashcash的工作量证明代币来实现运作,同时,创造出一种可以在任意用户之间传输的RSA算法的代币。

    RPoW通过让持币者在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服务器上注册账号,以此来解决双重支付的问题。该服务器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全世界的用户都能随时验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RPoW可以说是区块链的早期原型,以及数字货币历史上的重要开端。

    比特币网络

    2008年底,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并介绍了一种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

    相较于RPoW的可信任硬件计算功能,比特币则是采用了hashcash工作量证明算法,通过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协议来追踪和验证交易,从而预防双重支付。简单来说,比特币就是在工作量证明机制下,对每一位矿工的“挖矿”奖励,然后由全网中的去中心化节点来进行验证。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第一枚比特币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挖矿”获得,同时他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第一个收到比特币的是Hal Finney,他在2009年1月12日从中本聪那里收到了10个比特币,这便是世界上第一笔比特币转账。

    以太坊

    在2013年,一个叫做Vitalik Buterin的程序员,同时也是比特币杂志(Bitcoin Magazine)的联合创始人表示,比特币需要一种脚本语言来搭建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由于未能在比特币社群内获得认可,Vitalik开始了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运算平台的研发工作,这就是以太坊(Ethereum),以太坊所支持的脚本编写功能就叫做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部署和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程序或者脚本,举例来说,在特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用来进行一次交易。智能合约是用特定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并被编译成字节代码,这些智能合约能够被一个去中心化的,图灵完备的以太坊虚拟机(EVM)所读取和执行。

    开发者们同样能够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创建和发布新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通常被叫做去中心化应用(DApps)。目前,已经有上百种的去中心化应用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包括社交平台,线上赌博和金融交易所等等。

    以太坊的数字货币叫做Ether,它能够在不同的账号间进行转账,Ether通常被用来支付执行智能合约时所需要的算力费用。

    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得到了大量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且已经应用于很多除数字货币之外的现实场景之中。获取更多区块链和相关行业信息,敬请关注我们币安学院的其他视频内容。

  • 什么是流动性

    流动性一词的定义是:在不导致市场资产价格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在市场中买卖资产的能力。

    流动性可以指两个不同的领域;流动性市场和流动资产。

    流动性市场意味着市场上总有投资者愿意进行交易,而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很容易地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但这个概念在加密货币领域是什么意思呢?

    与任何投资一样,你希望能在不需要降低价格或者久等交易匹配的情况下快速买卖代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交易的市场必须是有流动性的。换言之,市场中一定要有活跃的交易活动,并且买卖价格不能相差太远。

    让我们从卖家的角度举一个例子:

    Bob拥有5个某种加密货币,而且他的代币的价格在过去几天里有所增加。 Bob很开心并决定以当前市场价格迅速卖掉他所有的代币。

    如果市场是有流动性的,也就是说有足够的买家愿意以他要求的价格购买Bob的代币,Bob就能够快速出在他满足的价格出售资产。由于(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容纳Bob的这笔交易,他的交易不会影响到代币的价格。

    但是,如果Bob在流动性不足的市场要求以当前市场价出售他的5个代币,那么不会有足够的买家愿意支付Bob所要求的价格,他就会需要降低他的要价或等待市场变得更加流动,以便出售他的代币。 如果Bob决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他的交易也会影响此代币的当前市场价格。

    如何判断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

    在考虑市场是否具有流动性时,好的做法是先查看三个重要的指标:24小时交易量,订单深度,和卖出价减买入价的差额,也称为买卖差价。

    但是,由于限价停损单和冰山订单等因素,订单簿并不能表示最准确的价格。这些特殊的订单通过交易自动化工具创建,因此在满足特定条件之前不一定会出现在订单簿上。

    在考虑交易时,流动性极其重要。 这是能否轻松进入或退出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

  • 工作量证明(PoW)

    简介

    简言之,工作量证明(PoW)是可预防数字支付系统双花问题的机制。比特币和其他众多加密货币均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来保护自身区块链网络和数据的安全。这种机制是指多方在无需信任彼此的情况下达成共识,通常称作“共识算法”或“共识机制”。

    工作量证明是最早问世的共识算法,时至今日仍与权益证明(PoS)并列处于主流之列。中本聪于2008年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工作量证明的概念,但该技术本身在此之前就已经构想成型。

    在加密货币尚未问世之前,亚当·贝克(Adam Back)的HashCash就是工作量证明算法的早期示例。HashCash要求发件方在电子邮件发送前执行少量计算,以此缓解困扰收件方的垃圾邮件问题。这样的计算对正规发件方而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如果是发送大量电子邮件的人,负担会迅速加大。

    什么是双花问题?

    用同一笔资金多次消费就会发生双花问题。该术语基本上专属于数字货币领域,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同一笔现金无法支付两次。 

    例如,咖啡钱支付给收银员后,就锁进了收银机。客户不可能再用同一笔钱到街对面的咖啡厅再买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用数字现金系统,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肯定都用复制粘贴指令复制过计算机文件,也曾轻松地将同一份文件发送给几十个人。数字货币本质上就是数据,因此我们必须提防他人制造双花问题,即复制同一笔货币到其他地方消费。如果无法防止双花问题,数字支付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双花问题,敬请阅读《双花问题详解》。

    为什么有必要采用工作量证明?

    如果读过我们的区块链技术相关文章,就能了解到加密货币用户会不断将交易发布到网络中,但这些交易并不会立即生效。只有在获得确认并添加到区块链后,交易才会有效。

    例如,比特币区块链就是所有用户均可查看的公共交易数据库(账本)。试想一下,某人和其他三位好友共用一本记事本记录自己的比特币交易。任何时候,其中一人要进行价值转移时就记下:

    Alice向Bob支付5 BTC;Bob向Carol支付2 BTC等。

    但是,每笔交易都必须注明资金来源。所以,如果Bob向Carol支付2 BTC,记录条目应如下所示: 

    Bob向Carol支付2 BTC,这笔资金来自Bob此前与Alice的交易

    这样我们就有办法追踪以上BTC金额。假如Bob试图用之前支付给Carol的2 BTC进行另一笔交易,大家马上就会知道了。因为2 BTC此前已经花出去了,共享组员不会允许该笔交易计入记事本。

    对于小团体而言,上述方式可能非常奏效。大家彼此认识,能达成一致,决定由哪位好友往记事本里记录交易。如果是个1万名参与者的团体,情况会是怎样呢?此时,记事本无法有效扩展,毕竟没人会信任陌生人掌管账本。

    这正是工作量证明的用武之地。工作量证明确保用户不得支付无权动用的资金。工作量证明算法结合博弈论和密码学,根据系统规则,让所有人都能更新区块链。

    工作量证明如何运作?

    假设以上示例中的记事本就是区块链。我们现在不逐一添加交易,而是打包计入区块。我们在网络中发布交易,创建区块的用户随后会把交易计入候选区块。只有候选区块成为确认区块,交易才生效。也就是说,交易已添加至区块链数据库中。

    验证交易和添加新区块的过程称为“挖矿”。挖矿费用昂贵且难度很高,但奖励也很可观。区块奖励由用户的交易手续费和协议创建的全新比特币组成。 

    工作量证明要求矿工(创建区块的用户)投入电力和算力等资源,对候选区块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直至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案。

    哈希运算区块数据是指将数据带入哈希函数,生成区块哈希值。区块哈希值的作用就像“指纹”,是输入数据的标识且对于每个区块来说都独一无二。

    换言之,矿工必须验证和收集待处理的交易,并将这些交易整理成一个候选区块,并将该区块的数据带入哈希函数生成有效的哈希值。矿工成功找到候选区块的有效哈希值后就会发布到网络中,将该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然后获得挖矿奖励。

    矿工将候选区块和哈希值发布到网络中后,其他网络参与者会重复该哈希运算流程,验证输出是否确实有效。 

    有效哈希值必须经过无数次哈希运算才能算出,但人人都能轻松确认生成的哈希值是否正确。只要将同一输入(区块数据)带入哈希函数提交,便可核实输出是否一致。

    提供到工作量证明中的数据,哈希值须符合特定条件。但是用户不知道如何做到。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数据带入哈希函数,以此验证是否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就对数据稍作修改,再得到不同的哈希值。即使只更改数据中一个字符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根本无法预测输出结果。

    所以,区块创建就是猜谜游戏。一般来说,用户需要汇总所有要添加的交易信息和其他一些重要数据,然后同时进行哈希运算。由于数据集不变,因此需添加一个变量信息。否则,输出的哈希值会始终保持一致。这个变量数据称为“随机数”。每次只要试着改变随机数,就会得出不同的哈希值。

    总而言之,挖矿就是收集区块链数据并借助随机数进行哈希运算,直至找到特定哈希值的过程。如果得出的哈希值符合协议设定条件,即可在网络中发布新区块。与此同时,其他网络参与者可更新自己的区块链,纳入新区块。

    对于当今的主流加密货币,要满足条件颇具挑战。网络的哈希率越高,就越难找到有效的哈希值。这样是为了减缓出块速度。

    通过个人计算机猜算海量哈希值的高昂成本可想而知。这会耗费大量计算时间和电量。但只要找到有效哈希值,即可获得协议奖励的加密货币。

    让我们回顾一下目前已了解的内容:

    挖矿难度很高且费用昂贵,但能保障网络安全。

    矿工成功生成有效区块后,就能获得奖励,而该奖励由新发行的加密货币和交易手续费组成。

    生成有效哈希值很耗时,但其他用户可以重复哈希运算流程轻松验证哈希值的有效性

    至此,一切还算正常。但是,如果有人试图作弊,会发生什么呢?如何才能制止在区块中输入大量欺诈性交易以生成有效哈希值的行径?

    公钥密码学因此应运而生。本文在此不做赘述,敬请阅读《什么是公钥密码学?》进行全面了解。简言之,公钥密码学即为利用某些合规加密学技巧来验证某人是否有权动用某笔资金。

    用户在创建交易时,会对该笔交易进行签名。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会将该签名与签名用户的公钥进行对比,核实二者是否匹配。同时,其他用户还可核查该人是否有权动用资金,以及输入总额是否高于输出总额,即支出不得超过持有金额。

    网络会自动拒绝含有无效交易的区块。试图作弊的代价非常高昂。不仅浪费资源,还得不到任何奖励。

    工作量证明的奥妙之处就此显现,即作假成本高昂,诚实操作则获利颇丰。明智的矿工会追求投资回报率,因此他们会谨慎行事,保证收益。

    工作量证明(PoW)与权益证明(PoS)对比

    除了工作量证明之外,还有许多共识算法,权益证明(PoS)则是其中最热门的一种。该概念的诞生可追溯到2011年,并已在以太坊和其他众多协议中实施。

    在权益证明系统中,矿工被“验证者”取而代之,并且不涉及挖矿和猜测哈希值的竞争。相反,随机选中的用户须提议或“铸造”区块。如区块有效,用户会收到由区块交易费用构成的奖励。

    当然,选人流程设有门槛,协议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用户。要获得资格,参与者须锁定质押,即预定数量的区块链原生货币。质押的作用类似于保释金。例如,为防止被告逃避审讯,他们须上缴大额保释金,而验证者需锁定“质押”来预防作弊。如出现欺骗行为,全部或部分质押会遭到没收。

    相较于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确实存在一定优势。最明显的是碳足迹的减少,这是因为权益证明无需高功率的矿场,电力消耗仅为工作量证明的一小部分。 

    即便如此,权益证明的普及程度仍远不及工作量证明。人们认为挖矿很浪费资源,但仍是过去十多年来唯一公认可靠的共识算法。比特币工作量证明一经问世,就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交易保驾护航。要明确权益证明的安全性能否与工作量证明相媲美,质押还需经过长期的实际验证。

    结语

    工作量证明是双花问题的初始解决方案,且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比特币证明了我们并不需要依赖中心化实体来预防重复花费同一笔资金。去中心化环境中的参与者通过巧妙运用密码学、哈希函数以及博弈论就能步调一致地追踪金融数据库的状态。